客户端北京4月29日电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司获悉,2022年全国青少年体育工作会议4月29日召开。会上对2021年青少年体育重点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,对2022年主要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。
2021年,青少年体育战线将深化体教融合,积极构建健康促进体系、青少年培养体系和竞赛体系,全面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迈上新台阶。
在体教融合方面,备受瞩目。据青少年司负责人介绍,总局建立健全了实施机制,成立了青少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组织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,将体教融合纳入体育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,作为体育战线的一项长期重大任务持续实施。为引导社会体育组织健康有序发展,推动体校、俱乐部进入学校提供服务奠定基础。启动青少年体育培训中心试点工作的政策部署。高校组织开展“体教结合,走基层”活动,赴陕西平利、贵州织金、普安等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,帮助西部地区学生享受体育乐趣,掌握体育技能。
开展“奔跑吧少年”儿童少年主题健身活动。各地积极动员学校、俱乐部、体校、社区等。,开展面向全体青少年的体育竞赛、体育文化教育、健身科普、技能展示等活动,形成一批适龄、网络化、趣味化、全民化的活动。一年来,全国18000多家机构组织了44000场健身活动,吸引了1800多万青少年参加。
深化科学健身指导。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“云科普”,录制“专家讲堂”向青少年宣传健身方法,点击量2.8亿。实施青少年健身和体质健康干预科普试点,开展青少年脊柱和视力健康专项宣传活动,为青少年预防近视、肥胖、脊柱侧弯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。
青少年司负责人表示,一年来,各地青少年体育部门紧紧围绕总局党组决策部署,结合本地实际,推动青少年体育不断发展。北京市为完成申办冬奥会任务组建了125支区级青少年冬季运动队,实现了冬季运动在各区的全覆盖,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数量呈“井喷式”发展。河北省推进各市体教融合政策全覆盖,发起创建体教融合标杆县,发动省内体校创建青训中心,打出实施体教融合的“组合拳”。山东省、四川省率先在学校设立教练员岗位,推动退役运动员到学校任教,发挥体育部门优势,帮助解决学校体育教师短缺问题。江苏省推动全省中小学建立体育俱乐部,发放青少年体育消费券1800万元,支持青少年参加体育训练。体育、教育部门联合实施5621计划,完善项目布局,合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。重庆以“经常”和“可及”为重点,广泛动员政府、社会和市场力量,在社区、校园组织活动,在现有品牌赛事中增加亲子活动,形成了强大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体系。广东省积极构建青少年体育“五位一体”数字平台,打通体育部门与学校的多渠道交流渠道,形成了全新的青少年体育文化传播模式。
至于如何更好地开展2022年的青少年体育工作,青年司负责人表示,首先要继续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实施。实施《深化体教融合三年行动计划》,加强与教育部、发改委等部门的沟通合作,不断加强顶层设计,围绕体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出台政策。深化体教融合改革试点,鼓励更多地方结合实际开展改革试点,与公益基金会、金融机构、高等院校等单位创新合作,集聚更大支持。拓展体教结合基层活动,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制度建设,将体教结合基层活动纳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,按照就近原则加强活动组织,增加体育教学覆盖面和受益群体。
其次,加强青少年体育阵地建设。通过整合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,教育部联合发布传统体育特色学校相关政策和标准,加强传统体育特色学校建设,开展师资培训和赛事组织等。,引导各地更好地创新探索。巩固体校发展建设成果,推进“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”认定,继续做好青训中心试点指导工作,推动有条件的体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,试点承担国家队、国家青训队任务。规范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有序发展,做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行业标准编制工作,开展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竞赛和培训,完善课外体育培训治理,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。
第三,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。落实《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》,配合有关部门创造更丰富的体育活动,促进更多青少年参与,共同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和设施设备标准建设,支持学校体育发展,加强运动技能普及,以青少年为重点培养终身运动员。推进新一轮青少年活动推进计划,指导各地加强青少年活动、组织建设、场地设施、培训、普及科学健身和文化教育。继续开展以“为青少年奔跑”为主题的健身活动,继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动员街道(镇)、社区、学校、体校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,利用体育中心、各类体育场馆、公园、社区空间等公共场所,开展常态化的全民健身活动。深化科学健身指导和普及,加大青少年近视、肥胖、脊柱侧弯、心理亚健康干预方法研究,创新青少年科学健身“云科普”。
第四,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。统筹青少年重大比赛筹备和参赛工作,组织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,与教育部共同支持中国足协办好首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,做好比赛组织工作,继续实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和管理人员培训,推动修订部分运动训练大纲。系统梳理各类运动项目训练大纲的使用情况,对不适应发展形势和训练需要的进行修订,加强训练大纲的普及。
青少年体育工作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,巩固体校、学校、社会建设,积极构建健康促进体系、青训体系、竞赛体系,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,针对国家备战奥运,统筹推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qqhlw.hzyhzfw.com/6740.html